鉅成的企業文化解析:以創新與人本為核心的永續經營之道
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,企業文化已成為決定公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。作為台灣知名企業,鉅成集團憑藉其獨特的企業文化脫穎而出,不僅在業績上表現亮眼,更在員工滿意度與社會責任方面獲得廣泛認可。本文將深入剖析鉅成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、具體實踐方式及其對企業發展的深遠影響,幫助您全面了解這家以人為本、追求卓越的企業。
鉅成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
鉅成的企業文化建立在四大核心支柱上,這些價值觀不僅懸掛於公司牆面,更深植於每位員工的心中與日常工作中。
創新與突破的DNA
「創新是我們的生存之道」這句標語在鉅成總部隨處可見。不同於許多傳統企業將創新視為部門職責,鉅成將創新精神融入企業DNA,要求所有員工無論職位高低,都必須具備創新思維。公司每季舉辦的「創新馬拉松」活動,鼓勵跨部門團隊提出改善方案,優秀提案不僅能獲得資源實施,還會給予豐厚獎勵。2022年,鉅成員工提出的創新建議超過1,200件,其中有47項最終轉化為實際業務應用,創造了超過3億元的附加價值。
這種全員創新的文化使鉅成在產品開發、服務流程和商業模式上持續保持領先。例如,鉅成率先在業界導入AI客戶服務系統,透過機器學習分析客戶需求,將平均服務等候時間縮短了68%,客戶滿意度提升了25個百分點。
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
鉅成創辦人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:「企業的『企』字,是『人』在上,『止』在下,沒有人才,企業就會停止成長。」這深刻體現了鉅成將人才視為最寶貴資產的理念。公司不僅提供業界領先的薪酬福利,更建立了完善的職涯發展體系。
鉅成的「雙軌晉升制」允許員工根據自身特質選擇管理路線或專業路線發展,兩種路徑享有同等尊重與報酬。公司每年投入營收的3%於員工培訓,遠高於業界平均的1.5%。每位新人入職後都會配備一位導師(Mentor),進行為期6個月的指導計畫。這種投資人才的文化帶來了高員工留任率—鉅成的員工平均年資達7.2年,是同業平均值的2倍以上。
誠信透明的商業道德
在鉅成,誠信不是口號而是具體的行為準則。公司制定嚴格的「陽光採購政策」,所有超過50萬元的採購案都必須公開招標,並由跨部門組成的委員會監督。2021年,鉅成主動揭露了一起供應商試圖行賄的事件,儘管此舉導致某項重要專案延誤,卻贏得了投資人與客戶的高度信任。
鉅成也是台灣首批實施「全面財務透明化」的企業之一,不僅按規定公開財報,更自願每月向員工分享公司營運狀況,包括現金流、接單情形等敏感資訊。這種透明文化培養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,調查顯示87%的鉅成員工「清楚了解公司策略方向」,遠高於台灣企業平均的34%。
社會共好的永續承諾
鉅成將企業社會責任(CSR)視為文化核心,而非公關活動。公司設立了「社會影響力部門」,直接向董事會報告,並將ESG(環境、社會、公司治理)指標納入高管績效考核。鉅成於2019年啟動的「綠色供應鏈計畫」,協助32家中小型供應商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認證,共同減少碳足跡。
在社會參與方面,鉅成創新性地將專業能力與公益結合。例如,工程部門員工每年投入200小時協助偏鄉校舍安全評估,行銷團隊則協助非營利組織設計宣傳方案。這種「利他利己」的公益模式既發揮了員工專長,也提升了工作意義感。內部調查顯示,參與公益專案的員工,工作滿意度高出平均值22%。
鉅成企業文化的具體實踐
優良的文化需要具體的制度與日常實踐來支撐。鉅成透過多種創新機制,確保文化價值觀能真正落地生根。
扁平化的組織結構
鉅成採取的「網格式管理」(Lattice Management)打破傳統金字塔組織,員工可以根據專案需求自由組成團隊,不必受限於部門界線。公司內部沒有封閉的獨立辦公室,包括CEO在內的所有高管都在開放空間工作,強化溝通效率。決策過程強調「最接近問題的人最有發言權」,即使是資淺員工也可參與戰略討論。
這種結構大幅提升了組織靈活性。當2020年疫情爆發時,鉅成能在72小時內組建跨14個部門的「防疫轉型小組」,迅速開發出遠距服務系統,使業務能在封鎖期間持續運作。該系統後來更成為公司標準服務項目,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。
獨特的會議文化
鉅成的會議規範體現了其效率與尊重的文化。所有會議必須提前明確「需要決策的事項」和「期望產出」,時長不超過50分鐘(刻意避開傳統的一小時制)。會議開始前10分鐘為「沉默閱讀」時間,與會者先獨立消化資料,避免群體思維。最特別的是「彩虹卡」制度—每位與會者配發紅、黃、綠三色卡片,可隨時出示表達意見:綠色表示完全贊同,黃色是有疑問需澄清,紅色則代表強烈反對需立即討論。
這種結構化的溝通方式確保所有聲音能被聽見,同時維持會議效率。數據顯示,鉅成的會議決策執行率達91%,遠高於一般企業的60%左右。
持續改善的日常機制
鉅成將日本「改善」(Kaizen)文化與台灣本土智慧結合,發展出獨特的「每日一進步」系統。各部門每天有15分鐘的站立會議,分享當日「一個成功經驗」和「一個改進點」。這些點子透過內部平台彙整,每月由跨部門代表選出最佳實踐,在全公司推廣。
生產線上的「安燈系統」(Andon)允許任何員工發現問題時暫停生產,立即召集相關人員解決。這種「品質優先於產量」的做法初期導致生產效率短期下降,但長期大幅降低了錯誤率和維修成本。三年內,鉅成的產品退貨率下降了73%,成為行業品質標竿。
多元包容的人才政策
鉅成積極打造多元化工作環境,包括: - 「彈性職涯路徑」:允許員工每三年可申請轉調完全不同領域,已有15%高管來自非傳統晉升管道 - 「混合辦公制度」:員工可自主選擇辦公室、居家或混合模式,僅要求核心時段在線 - 「包容性設計」:所有辦公空間和系統都考量不同能力員工需求,如視覺障礙友善的觸覺導引系統 - 「文化敏感度培訓」:所有員工每年須完成4小時多元文化課程
這些政策使鉅成在「台灣最佳多元雇主」評比中連續五年位居前三,女性主管比例達41%,高於業界平均的28%。
鉅成企業文化的外部影響與業界評價
鉅成的文化不僅塑造了內部環境,更對產業和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。
人才磁吸效應
鉅成連續八年被評為「台灣大學生最嚮往企業」前五名。其獨特的「實習生領航計畫」讓實習生直接參與重要專案,並配備高管導師。約35%的實習生畢業後加入鉅成,這些「文化載體」的新血強化了組織活力。離職員工也成為文化大使—鉅成校友會活躍成員超過1,200人,許多創業者將鉅成文化移植到新創公司。
產業標準的提升
鉅成公開分享其管理方法,帶動整體產業進步。例如,其「供應商永續發展計畫」要求合作夥伴達到一定ESG標準,促使156家供應商改善勞工條件與環保措施。鉅成也發起「產業文化聯盟」,與12家競爭對手共同制定「健康競爭公約」,避免惡性挖角與價格戰。
國際認可與獎項
鉅成的文化實踐獲得國際肯定: - 2023年獲得「亞洲最佳雇主獎」 - 連續五年入選「道瓊永續指數」成分股 - 全球創新管理評比中位居台灣企業首位 - 獲頒「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—員工關懷類」
這些認可不僅提升品牌形象,更驗證了其文化模式的成效。投資分析指出,鉅成的「文化溢價」—即因企業文化帶來的額外市值—估計達15%-20%。
挑戰與未來發展
儘管成就斐然,鉅成在文化維持與演化上仍面臨挑戰。
國際化帶來文化稀釋風險:隨著海外據點擴張,如何確保各地分支貫徹總部文化價值?鉅成的解決方案是「全球在地化」(Glocalization)—在核心價值不變前提下,調整實踐方式適應各地文化。例如,在東南亞國家加強集體決策元素,在歐美則強調個人創新空間。
數位轉型與人文平衡:AI與自動化可能削弱人際互動。鉅成設立「人機協作委員會」,確保技術應用強化而非取代人性層面。如使用AI處理例行行政,讓人員更專注於需要同理心與創造力的工作。
新世代價值觀融合:Z世代員工重視工作意義與生活平衡。鉅成推出「專案式僱傭」,允許員工依興趣選擇參與不同專案,累積多元經驗。也試行「成果導向」考核,不硬性規定工作時數與地點。
未來的鉅成文化將朝「有機演化」方向發展—維持核心價值不動搖,但具體實踐方式持續創新。正如鉅成文化長所言:「文化不是博物館的展品,而是活生生的生態系統,必須隨環境變化而呼吸成長。」
結語:文化是最持久的競爭優勢
鉅成的案例證明,當企業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時,它會成為比任何技術或資金更持久的競爭優勢。這種以創新為動力、以人為本、以誠信為根基、以社會共好為使命的文化模式,不僅帶來了商業成功,更創造了廣泛的社會價值。
對其他企業的啟示是:文化建設不是人力資源部門的業務,而是CEO的首要任務;不是牆上的標語,而是每天的決策依據;不是成本支出,而是最高回報的投資。在快速變動的年代,鉅成展示了一條兼顧績效與意義的永續經營之道。
正如鉅成員工常說的一句話:「我們不只建造產品,更在建造一種值得流傳的工作方式。」這或許正是鉅成企業文化最精隨的寫照。